智库视点|新型制下关于技术创新研发的思考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3-02 18:01:55

  一是针对全系统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的缓急问题。“卡脖子”的技术都是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对高端装备系统而言,关键技术攻关很重要也非常紧迫,首先要做好体系性研发的顶层设计和全方位准备,理顺整体规划和技术路线,接着进行重点攻关、逐个突破。

  二是系统集成与科研管理的区分与融合。针对装备系统的创新研发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尽快掌握和具备全系统规划设计能力即系统集成能力是关键,也代表整体能力和水平。重大专项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组织科研管理,但系统管理不是系统集成,二者在整个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既有区分,又需要紧密结合、共同作用。

  三是创新研发、工程应用和产业培育应联动发展。三者其实就是不可硬性分割的闭环,在市场需求导向下,三者相辅相成,成为推动重大装备研发与市场化的共同力量。即使在新型制下,市场需求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前提,无论该需求是关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国家安全等特殊领域。产业培育和发展是目标,创新研发是实现路径,工程应用是催化剂与检验尺。

  很重要的一点是,支持创新研发和工程化、产业化的综合测试基地及试验环境非常非常重要,其甚至不单单是加速器,而是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对科学技术创新及产业转化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制在国内外都曾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两弹一星”时期的中央专委会、美国的国防先进研究计划署(DARPA)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阶段都承担过特定的任务和使命。

  新型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与过去实施制时有较大差异。例如,目标或宏观激发

  阈值由保证国家安全为主转向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组织形式和模式从行政指令调度为主转向以市场机制和行政组织相结合;宏观科研创新背景已转变成正处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中,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格局亦正在重新断裂、分割、并合与重组,并不断演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和新挑战,等等。但制在特定条件下无疑是“集约式创新”,在当下和将来无疑仍然有实施的必要,只是需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此,最需要的是进一步取长补短,汲取制的优点、优势和经验,在新时期加强完善和发扬光大。

  创新研发需要多方面力量协同配合,特别是涉及高精尖技术的重大装备系统更是如此。但是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市场和资本的逐利本性和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奉献性投入以及产出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往往是有冲突的,并直接影响创新结果与绩效。实施新型制的目标和最大贡献,一是统一和集中决策,避免决策分散;二是强化协同、提升组织效率,避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三是统筹与协调资源调配,确保目标实现,避免资源瓶颈或浪费。总体上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协同创新或创新过程中的协同合作,不是靠行政指令能完成的,在创新研发的专业组织管理和行政指令调度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施新型制,必然有特定的重大目标和特别的紧迫性,否则无需从举国层面动员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时候,需要重大科学技术专项能够在各参研单位之间得到协调与平衡,形成外部的协同效应、内生的协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当今是开放式创新的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发展,经济、科技、人文、教育和人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开放式创新网络站点平台。跨国企业基于产业链优化所构建的、在全球布局的从规划、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的体系网络,进一步强化了开放式创新网络在各国之间的快速构建,并逐步磨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开放式创新体制机制与共同认可的规则。

  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开放式创新,更需要共享。开放式创新最终也一定得面临科研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成果如何共享与分担的分配机制问题。这一点在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或者创新研发中同样存在。良好的成果共享与分配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团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果,但如果激励不善,则适得其反。在整个磁浮系统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开放式研究创新和知识产权成果分配一直是各参研单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一直在一直在优化完善。

  组织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科研创新也不例外。我国的核潜艇项目在初期启动时,也是由于组织与决策管理问题,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后来纳入制内实施才得以成功。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创新研究,由于存在不同技术路径的结果不确定性和需要开展科技攻关的实质性投入,开放、开明、灵活的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特别的重要,否则难以激发各项目团队和参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在磁浮系统研发过程中发现,央企、地方国企、集体企业、民企、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运行体制的创新研发主体在不同的组织体系中,创新活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可为其他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知识产权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各国公认的规则。即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中,或面临部分国

  家谋求技术脱钩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也同样重要和必不可少。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所有的环节,应该完全融入自主创新研发的全过程。同时,也要从全系统研发的整体绩效出发,做好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机制设计。

  实际上,目前国内企业,甚至部分大规模的公司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水准,还有待提升。不同所有制和规模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差异也较大。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的目标,也是其保证。一方面,在紧密跟踪全球最新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学习、吸收既有的技术思想和方案,可为创新研发提供非常好的借鉴和指导。另一方面,有效地规避研发和后期产业化过程中不必要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闭门造车所导致的无效研发投入,并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投入研发工作;同时,以构建覆盖全系统的专利技术体系为目标,也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指导系统研发技术与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

  在创新研发中,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保证,自主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但是,自主知识产权不能作为创新的目标,否则是舍本逐末。对自主创新来说,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甚至同样重要;对自主知识产权来说,需要的是结果,可以有过程,但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基底支撑,则缺少实际的法律和市场价值。

  本文摘自《从历史维度和磁浮交通技术创新视角思考新型制》,全文见《中国经济报告》2023年第4期。作者王则灵,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洪少枝,同济大学(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任助理,上海市多网多模式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友情提示:《中国经济报告》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欢迎您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分享;如需商业转载,务请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取得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中国经济报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版面等费用;本刊编辑部负责本刊审稿工作,本刊无任何分支机构,也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为本刊组稿;本刊将对以本刊名义组织稿件并收取费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双月刊,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4种期刊之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智库成果评价和发布平台。现设有封面专题、全局与战略、宏观经济、产业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法治与管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学家、智库研究、经济随笔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