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不该留下猜测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4-04 01:28:25

  2022年10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官网发布一则“喜讯”,称该中心副研讨员郇真的一篇论文被尖端期刊、瑞典《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接纳。该中心用“研讨取得重大进展”描述这篇论文。

  随后,媒体和自媒体留意到了这一条音讯。在交际途径,这篇还未问世的论文一度成为热门。这种热度是稀有的。由于天然的门槛,绝大多数数学论文都不会进入大众视界,不管它们是否重要。

  只不过,这些谈论与论文内容无关。人们津津有味,称这位女数学家“发明了前史”,她是新我国建立以来,继数学家苏步青之后第二位独立在《数学学报》发文的我国大陆学者。人们还说,她“十年磨一剑”,过往职业生涯并非一向顺利。她的前雇主中山大学也承受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讪笑,被以为缺少慧眼,由于她在那里作业不久就离开了。

  《南方都市报》称,“她费尽心机的科研进程,加上姓名在英文中写作‘Zhen Huan’,也让许多网友充溢敬意地称她为‘数学界的甄嬛’”。

  武汉当地一家媒体的评论员文章,称郇真的研讨效果“好像放了颗卫星”。标题是——《“数学界的甄嬛”宣布神级论文,怀揣童话般愿望的人发明了奇观》。

  至此,这篇论文在传达上创始了一个不太好的先例:它没有宣布就发了新闻,有些急于求成了。

  一切学科里,数学的论文宣布周期尤为绵长。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数学家独立或参加完结的《数学学报》论文只要10篇。以新近的为例:复旦大学数学家王国桢与两位国外合作者,2018年10月投稿,2020年1月提交修正稿,比及宣布已是2021年6月。

  创立于1882年的《数学学报》是数学界公认四大尖端期刊之一。与大众认知度较高的《天然》《科学》《细胞》等天然科学尖端期刊比较,数学四大刊更为“拘谨”,发文很少。《数学学报》期望宣布“最高质量的研讨论文”,一年只出4期,总量约800页。仍以2021年为例,该刊总共宣布了9篇论文,其间一期的全部内容便是一篇209页的论文。不管接纳仍是回绝一篇论文,都由修正委员会整体投票决议。

  在《数学学报》宣布论文当然值得恭喜。问题是,到今天为止,华中科大那篇传说中的“神级论文”并没有发。

  怀着巨大热忱的网民收到的是相反的音讯。2023年8月,《数学学报》主编回复了一位猎奇的我国网民,表明该刊于2022年10月17日收到郇真的投稿,在构成完好的审稿陈述之前,从审稿人那里收集到一些负面的“快速定见”,10月31日回复了一封规范的拒稿信,主张作者改投别处。

  这位主编附上了拒稿信,其间说,“很难压服整体修正委员会成员承受这篇文章”。国内媒体稍后也得到了该主编如出一辙的回复。

  华中科大数学中心官网上的“喜讯”发布于2022年10月8日,而依据期刊的阐明,10月17日才收到投稿,且很快拒稿。两种说法截然不同,无法用一般的误会来解说。

  《数学学报》投稿阐明里提示每位作者填写有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与任何人同享”。郇真是论文仅有作者,与期刊的一切交游都由她完结。论文的状况,理论上只要她自己清楚。那么,在2022年10月8日,她是以何种方法确认论文被接纳?期刊方说此刻乃至未投稿!她可以发布交游邮件作为证明。

  《数学学报》的接纳函会奉告作者已决议宣布其论文,以及怎么发送终究版别,附有修正的手写体签名。一个需求答复的问题是:在发布“喜讯”之前,华中科大数学中心是否看过了论文接纳函?不然他们怎么样确认论文状况?

  校方还应澄清的另一个问题是,效果宣布前就“中场开香槟”,是谁作出了这个草率决议?

  媒体将当事人比作“数学界的甄嬛”。这样类比的话,拿着未接纳论文传“喜讯”,与宫斗剧《甄嬛传》里假孕争宠情节类似。妃子们如此操作不外乎借机挨近皇帝、取得恩宠,然后“弄假成真”。但论文“自宣”一千遍也不会被接纳。此举是否潜藏着什么优点?

  现在咱们我们都知道,论文从接纳到刊发有很长的时刻差。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之间,当事人因这篇“已接纳论文”在项目请求等方面有没取得过某种优势,是校方及作者有必要严厉阐明的。

  2023年,国家天然科学基金以43.5万元经费赞助了郇真的一项课题。这篇论文引起重视的时刻,与基金项目申报及评定期有所堆叠。天然科学基金委作为第三方组织,有必要对请求人的作业做出具体的查询,澄清楚纳税人出资赞助的,是否是一位诚信的学者,以及这篇论文的“喜讯”里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依照该基金管理条例,假如请求材料有假造成分,项目可以停止。

  我国科学界正在破除对期刊的“迷信”,论文即便没有宣布在尖端期刊,也有必定的或许处理了重要问题。审稿人“看走眼”的或许性是存在的。论文发不了《数学学报》,也可在其他途径宣布,由同行判别研讨水平。这篇论文2022年8月已贴在预印本网站,它是否“神级”,数学界迟早会给出判别。

  愿种种猜测都只是“小人之心”。不管怎么,问题是需求合理解说,由于它触及一位青年学者、一家研讨组织的学术名誉。仅从保卫本身的视点,他们不该缄默沉静。

  好的数学研讨常常是处理了某个猜测,或许提出了新的猜测。但到目前为止,这篇论文留下的是一些不必要的、数学之外的猜测。

  处理数学外的猜测,总比处理数学上的猜测要简单。它不需求天资和创意,只需求诚笃、勇气和自负。

  从《数学学报》140多年前史上,可以找到很好的先例。1889年,数学天才庞加莱在此刊宣布一篇论文,取得瑞典国王赏格的2500克朗奖金。年青的学生拉尔斯·弗拉格曼为《数学学报》作校正,在与庞加莱的函件交游中,找出了论文的严重过错。弗拉格曼的导师便是《数学学报》创始人、数学大师哥斯达·米塔-列夫勒。

  终究,《数学学报》收回了已印刷的杂志,本钱由庞加莱担负,比那笔奖金多了1000克朗。重要的是,庞加莱修正过错,一年后从头宣布了论文。一位数学大师以为,那是《数学学报》刊登过的最重要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