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app网页版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记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鲁毛才让
来源:欧宝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3-12-22 12:06:11

  典型就在身边,榜样无处不在。你身边、我身边,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总有一群人,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触动着我们心底的柔软。他们是榜样,更是旗帜,鼓舞着我们斗志昂扬;他们是标兵,更是灯塔,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学习身边榜样》栏目稿件,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有一位如师如母的“阿妈”,用爱心、细心、恒心守护着雪域高原的每一位“折翼天使”,让每一朵“花儿”都能绚烂绽放,她就是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鲁毛才让。

  2009年,鲁毛才让和同事在甘南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筹备建设州内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历经四年多时间的奔波,2013年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迎来第一批特殊孩子,至此,甘南的特殊儿童有了自己的学校、第二个家。

  建校14年来,鲁毛才让以一颗质朴赤诚之心躬耕特教讲坛,在她的辛勤耕耘下,学校从无到有、从普到专、从弱到强,从建校初的一穷二白,一栋四层小楼,18名教师,23名学生,教学设施匮乏,课程教学体系残缺,到现在基本实现学前、小学、初中、职业教育一体化贯通式发展的十五年一贯制教学体系,教职工79人,助力全州184名不同特殊障碍类型特需人群实现了上学的梦想,校园基础设施完成了感统、语训、VR、个训、OT、动感等各类功能室齐全的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专业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旗帜鲜明、内涵凝聚、特色凸显的甘南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鲁毛才让带领老师们集体教研,坚持阅读特殊教育刊物,关注特教前沿资讯,一直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坚持每天学习手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适合于甘南民族地区的特教工作理念和方法,先后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发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她还注重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并充分的利用外出学习机会和各地同行交流经验、汲取特教新理念的同时,积极宣传甘南特殊教育新形势、新发展、新成就,将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典型做法案例推广到省内外,逐步的提升办学知名度与影响力,带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奖项2次,省部级奖项2次,州委州政府奖项2次,甘肃省第四届、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共计63枚。

  为提高学生管理上的水准和教学效率,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高效全身心投入工作,鲁毛才让多方奔走,申请修建了教师监管房,使得教职工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并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问题,确保了校园稳定安全。

  看到特教老师的工作不易和无私付出,她积极争取到特教津贴,并将10%的特教津贴提高到30%。在开设文化课、心理健康、康复训练等课程的基础上,鲁毛才让为学生走出校园后能有效融入社会工作和生活,论证开设了烘焙课、缝纫课、手工创意课、美术课、舞蹈课等,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同时尽可能开展汉语、藏语、英语和手语的四语教学,让有余力的孩子们掌握更多的语言交流技能,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有些来自偏远牧区的孩子刚来学校时,连牙膏都不认识,以为是吃的。我第一次接触孤独症的孩子,用满是口水的手来跟我握手,当时确实心里有点抗拒,但与他的眼神相对,我突然有了责任感,他的眼神那样纯净、真诚,他和普通孩子一样值得被爱,同样应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鲁毛才让说。

  康教路上的迷茫无助、呕心沥血,都抵不过孩子们紧牵衣角的小手,探出墙角的双眼。

  “你有没有感冒”“有没有不舒服”“不哭了老师帮你”“看我这样做”“你是最棒的”这些听起来有些许幼稚的话语是鲁毛才让每天重复无数遍的话,这也让她变得更有亲和力。

  本着“孩子都具有可教育性”的信念,为了孩子们能开口说话、生活自理;为了孩子们不再乱吐口水、胡乱打人、自我伤害;为了孩子们有效融入校园、融入社会,活出别样的色彩,鲁毛才让挑灯夜读、实践模拟,不断和其他老师严谨讨论工作得失、积累教育经验,不失时机地向特教专家讨教,十年如一日地探索康教结合之路。

  由于显而易见的障碍特征,培智孩子常常会被歧视,他们敏感而自卑,他们的家人也迷茫而困惑。鲁毛才让刚接触培智学生时,她也迷茫过、无助过。带着这些困惑,针对自闭症、言语障碍、唐氏等个案,在翻阅大量书籍,和同事积极讨论、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讨教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集体教学、感统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应用行为分析。一个个特征各异的学生,一项项专业化内容,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所有的困惑逐渐有了方向和答案。孩子们从哑口无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抓人打人自我伤害到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家长们脸上有了笑容。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在听到一个孤独症孩子叫自己“阿妈”的时候,鲁毛才让真正理解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这句话。“那声阿妈是这一个孩子到学校两年来讲的第一句话,他低着头怯怯地叫,一开始我还不敢肯定,随后他又叫了一声我才反应过来。”

  之后,慢慢的变多的孩子开始这么叫她。一声“阿妈”成了孩子们对鲁毛才让最大的肯定。

  一名男孩吃坏了肚子,鲁毛才让发现他有四五分钟都没离开座位,而且依稀闻到一股臭味,便带他去厕所查看,发现孩子因为拉肚子,腿上、裤子上已经沾满了大便。鲁毛才让打来水、拿来备用的裤子,给他清洗整理干净了。在这过程中,没有抱怨和责备,只有不停地安慰。事实上,面对着一群常常自言自语、流着鼻涕口水、时而大吵大闹的残障孩子,为他们系鞋带、擦口水、擤鼻涕、清理大小便、为孩子准备衣服鞋子、让孩子不离开老师视线等等,鲁毛才让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学校的孤独症班级里,孩子们的课程不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生活适应、感觉运动、社会交往等等,来帮助孩子们解决语言障碍、沟通障碍和情绪问题。鲁毛才让时常会过来“串门”,关注每一个孩子,“特教老师和普校老师的成就感来源非常不同,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来自一些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变化。可能上午刚和一个孩子熟悉些,下午孩子却又不认识她了。鲁毛才让在这种落差感中更能体会到孤独症班级老师的不易之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指令都要重复几个月孩子才能学会,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考验。”鲁毛才让鼓励老师们学习一些教育学生的方式,比如把“教孩子拿碗”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首先,他要学会“拿”,学会“认识碗”,学会“找到碗”,要学会听“拿”这句话,则需要观察他的惯用手是左手还是右手,也要培养他用眼神去看,去找寻碗的方位。

  鲁毛才让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从独立生活、融入社会的方面出发,直到孩子们看向老师时,不是在等指令,而只是专注地看着他,理解他的意思,“就像在普通学校的课堂上那样”,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逆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