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4-02-13 03:45:51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研究上海职业院校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方面的现状,并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技术融入教学中的探索为蓝本,分析当前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为推进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正在加速人类社会的转型,不仅让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着人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以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为核心的数字化的经济正逐步渗透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层面。2022年3月,教育部职成司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数字化升级”。职业院校应抓住“数字赋能,向智能教育模式转型”[1]的发展机遇,推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改革,实现教学向数字化转型,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融合创新、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培养数字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学者们对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多。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数字技术+课堂教学”为主题,检索出238篇论文;而以“数字技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为主题,仅检索出12篇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2],如何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数字教学能力[3]以及数字技术在具体专业、课程中的应用[4][5]等,关于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匮乏。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促使职业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割舍传统的习惯做法,推进教学范式的创新与变革。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智能思维引领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及学业评价,积极应对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培养高规格新时代工匠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地区职业院校为研究载体,基于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成果经验,为推进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课题组以上海职业院校为研究载体,通过随机抽样选取调查样本,利用问卷星调研平台向11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的专任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237份有效问卷,收集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入情况的数据资料。同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访谈提纲对高职院校的15名教师及15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真实情况。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除此之外,教育数字化对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以及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学校对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重视性不够、教师数字化教学动力不足等原因,数字化教学推进缓慢或者说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在调研中显而易见,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动力不足。跟着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学信息源自已明显多元化,教师的传统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调查的最终结果表明,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您的影响如何”,43.46%的教师认为“比较大”,40.08%的教师认为“非常大”。对于教师而言,要维系其自身的专业地位,就要主动应对数字技术的挑战,实现从传统教学能力到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型。然而调查表明,62.03%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教学是费时又费力的活动,跟传统教学相比,要花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加重了教师教学设计以及准备教学内容的负担。14.77%的教师认为“荒度时间和金钱”,认为虽然学校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教室内硬件设备的限制和网络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开展流畅的数字化教学。基于以上原因,不少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存在“能不用且不用”的心态,没办法形成长期稳定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2.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调查表明,当问到“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时,66.24%的教师认为“缺乏有效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简单地将网络站点平台上的一些现成的数字资源发布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教导学生的经验和学生学情实际,开发和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校内SPOC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教学视频、各类案例视频等,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力并不强。当问到“您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认为还有待汲取的知识、技能以及所需要的帮助有哪些”时,73%的教师选择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和制作技术”。访谈中还发现,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民办高职院校更少)能积极承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大部分教师只是被动地参与课件制作和微课拍摄,或者到网络站点平台搜索一些资源,这必然导致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

  3.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欠佳。调查表明,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次为虚拟仿真、VR/AR、新形态教材,59.49%的教师认为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好。但通过实地访谈发现,虽然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但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教学意识、资源建设和整合的能力的教师并不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平台的运用以及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欠佳,77.22%的教师认为需要学习“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方法”。部分老师虽然在学校的要求下运用教学平台授课,开展形式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并没有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再加上数字化教学中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讨论,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方式积极性不高,常常出现不配合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现象,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倦怠感和疲惫感,影响数字化教学的效果。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融入教学改革,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三段混合式”智慧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学校在2020年引入“雨课堂+学堂云”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目前已有323名教师基于该平台开展线上线%,基本实现一线授课教师信息化教学全覆盖。学生使用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做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有6712人,覆盖面达到100%。从5个学期的教学情况去看,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优势,积极探索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授课,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一体化教学平台教学活动数据包括课堂开课次数、课外课件、课外试卷、课外公告发布数据,总计达到91234次,其中课堂到课率平均达到99%。教师充分的利用授课平台的互动功能,五个学期学生互动数据(包括课堂习题互动、投稿、弹幕、点名+不懂+红包)总计6569983条,不仅增强了教学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育学生的方式和进度,提升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单单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思考、处理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5个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在线个教学班课堂教学资源以及课堂互动数据,其中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堂音视频直播资源、课件资源、课外习题图文资料,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堂云建课57门,部分资源已应用于教学,学生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可梳理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获取与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学视频,进行线上线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效。同时,学校以上海市一流专业、高水平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重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为契机,建设了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省级助产专业教学资源库(8门课程)、建筑规划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9门课程)、3门省级在线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保障,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积累和沉淀。这些课程依托智慧职教、智慧树等开放平台具有一定的学习使用量,社会应用效果良好。其中,助产资源库累计访问量达到1259408人次,3门省级在线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优质教学资源的输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也将服务于更多的职业教育学习者。

  3.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提高学习成效。数字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数字化环境,除了配备校园网络、多媒体等实体信息化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建设数字化、智慧化、虚拟化的实践基地,支撑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近年来,上海济光职院遵循虚实结合、因地制宜、校企共建、育训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梳理实训教学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进校指导和培训,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训空间。例如护理学院以建设省级助产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基地为契机,依托现有的护理、助产虚拟仿线D虚拟仿真示教软件、基于PC的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基于VR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实操训练、基于AR技术虚实结合进行考核示教,搭建CAVE四面沉浸式虚实结合教学系统;建筑规划设计、建设工程类专业以AR、VR技术为支撑,基于绿色建筑中心、行企校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先进的共享型专业实训基地,虚实结合加强教学应用开发,建设了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等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等。通过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将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不易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实现对学习内容和认知对象的多模态感知与交互,又能规避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安全风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相关操作,能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如前所述,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包括学校层面硬件保障不足,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单薄、数字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结合数字化赋能理论、职业教育适应性理论和上海济光职院数字化教学的实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融合。

  1.健全数字化教学的激励与保障制度。制度是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助推器和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经费投入制度。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和必要的设备投入。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入的效果,完善的设备是数字化教学的基本保障,应当设立教师数字化能力专项培训经费、数字化教学硬件设备购置经费和维护经费。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实施数字化教学,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整合以及运用,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做备课,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做教学,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作业的批改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等等。为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评选数字化教学标兵、给予教学优秀奖的荣誉、与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挂钩等,提高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逐步的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数字化教学专项培训和数字化教学改革试点,推动教师数字技术素养和数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努力转变传授式教学理念,培养数字化观念和意识,教师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数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教育教学的挑战,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其次,融合新技术,进行校企专兼职师资队伍联合培养,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内容纳入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计划中,不断提高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和对数字技术运用的综合能力;最后,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创新融合,打造开放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自主学习或项目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3.推进与数字环境相适应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改革。数字技术给传统的学习情境带来了挑战,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界限,而且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学校培养环境与未来真实工作情境之间的差距。改革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教学设计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关键的环节之一。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原则,基于数字互联环境,开展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将岗位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沉浸式模拟工作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学习的适切性;其次,发挥数字技术在营造跨时空和沉浸式虚拟化教学环境中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教法,推广实时互动、SPO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数字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多形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最后,建设智能化、灵活精准的教学与实训管理服务系统,采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数据[6],构建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支撑保障体系,教师可根据学情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精彩,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设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首先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共建数字教学资源的方法措施,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推进专业教学领域与数字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满足多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与地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契合。着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重点突出实践实训的过程,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开展教学活动[7];其次,发挥数字化“万物互联”的特质,打通数据壁垒,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动力,同时通过对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做按时进行检查和监督,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利用,为师生提供整合、创新、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后,紧密关注行业新技术、新业务、新规范,对教学资源内容做及时更新,确保教学资源紧跟前沿、常备常新,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个性化学习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项目化教学资源等特色资源的供给。

  [1]贺星岳,任聪敏.构建融合创新的职业教育新生态,抓住“数字赋能,向智能教育模式转型”这一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210928(06).

  [2]朱德全,熊晴.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4):1220.

  [3]武加霞,薛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研究现状、教赛分析与发展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5):6974.

  [4]陈建华.基于专业数字化改造的证券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轻纺,2022(01):5760.

  [5]曾思颖.“认知理论”视角下数字技术方法在建筑教育中的应用探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6]李卓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价值共创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75179.

  [7]郭福春,许嘉扬.5G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