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惠及老年人的服务国常会提新要求:向农村倾斜 确保实效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3-10-20 19:10:56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此次国常会审议通过了《方案》,相信对更各地的老年助餐会有很好的指导和落实。”在肯定行动方案的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习惯不同,在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上也不能搞攀比和“一阵风”,更不能借机把原有养老院、福利院等老年就餐以老年助餐名义进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改造。

  南都记者发现,早在2008年,上海市就慢慢的开始布局发展老年助餐服务。2015年,北京市在8个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郑州市等地区也开始推进当地老年助餐服务工作。随后几年,“老年助餐”工作逐步成为各地民生工作重点之一。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其中提到,作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要构建起城乡老年助餐体系,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支持高质量多元化供餐。

  老年助餐是构建积极与健康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主要内容。

  “各地基层和社区在推动老年助餐中,都在积极联动街道、村镇、社区的力量,实现点位布局和就餐便利(化),尽力消除助餐死角盲区,让助餐服务进到居委、老年活动站、居民家庭,贴近老年人生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旗戟长期跟踪研究老龄化问题,在他看来,《行动方案》的出台无疑会帮助和促进老年助餐服务在各地的开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各地在稳步推进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媒体曾报道过助餐工作人手少、没办法提供充足服务的困境,也有媒体发现老年助餐服务提供者存在盈利少甚至亏本运营的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前主委龚立群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表示,他在走访中发现,社区老年助餐服务面临着社区养老机构数量少且能力不够、金钱上的压力大以及服务缩水等问题。部分农村幸福院从一日三餐变为只提供午餐,有的干脆停掉了助餐服务。

  龚立群还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地方未出台“老年助餐”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一些地方市、县两级财政能力有限,基本不具备开展助餐服务的能力。

  马旗戟对南都记者坦言,受制于老年助餐服务市场的特点,如订购规模较小、需求稳定性较弱、支付不够便利、支付能力偏低、成本控制要求高与个性需求多样等,老年助餐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阻碍。比如,社区及助餐服务工作人员数量少、任务重,往往无法充分满足失智失能、行动不便等老年群体送餐上门的需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马旗戟建议,能够最终靠数字化技术、服务网络化,为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服务提供降本增效提质的途径。“只有大幅度的提高效率和节约运营中的综合成本,才能让助餐机构本身也能更加健康地发展。”他说。

  此外,他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对经营和服务场所给予资金和服务支持,并对老年群体就餐送餐消费进行补贴或优惠,稳定与提升老年助餐相关服务的建设速度、持续供给能力和健康发展能力。

  南都记者发现,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

  为何特别强调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公开发表的论文显示,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人购买意愿低等问题。

  马旗戟告诉南都记者,农村地区老人早年膳食结构、营养水平、健康情况和患病风险可能差异于城镇老人,如果在推动老年助餐行动的过程中,能适当加大对农村老人的补贴和优惠,提高其当下营养膳食水平,将有益于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健康,降低患病失能风险、减轻医疗负担。

  他也提醒,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习惯不同,在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上也不能搞攀比和“一阵风”,更不能借机把原有养老院、福利院等老年就餐以老年助餐名义进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