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资政】装备制造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3-11-06 19:41:17

  原标题:【社科资政】装备制造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为充分发挥社科课题资政功能,促进各类社科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鼓励引导社科工作者加强学术交流,“常德智库”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社科资政》专栏,定期推送市社科联评审委员会课题优秀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借鉴。今天推送第31期。

  课题主持人简历:周永芳,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拥有工程师中级职称,长期关注教育事业,主动学习教育领域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多次参与省发改委委托调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一篇中文核心。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交融,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正在悄然发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三高四新”、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指引下,常德制造业后来居上,正大步朝前迈进。根据《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的调研结果,常德位列榜单第71位,在湖南省7个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三(前两位为长沙、株洲)。装备制造类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典型的传统专业最易受新兴技术冲击。在“三高四新”战略引领下,《常德市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明确了要以工程机械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统筹推进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起的产业,重点培育打造智能塔机(升降机)、车桥、混凝土设备等优势产业链,以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实施智能改造工程,加快产业数字化。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常德职业教育从始至终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目前常德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制造类、机电设施类中的大部分专业,以及航空装备类中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层次为中职和高职专科,尚无职业本科。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新发展、回应新期待、对接新要求,以提高适应性。2021年3月,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出台,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因此,要基于专业目录修订,做好专业布局调整,以应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实现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步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体系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常德市乃至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实体经济的现实要求与必然选择。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专业逻辑是从职业教育教学目的出发。职业院校要依照国家制造强国、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与常德市产业立市的发展规划,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和院系布局,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专业名称与内涵升级。

  要按照新版《目录》和专业简介,修(制)订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与评价方式等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要联合企业一同修订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要实行例会制度,定期修订,掌握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精准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从专业结构布局、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上全面适应数字化改革。

  另外,引进第三方评价,考察评价专业与产业契合度、毕业生在常企业满意度、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等,从“供给侧”持续强化改革,使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动态反馈调整,提升专业建设适应性。

  教学标准是撬动质量提升、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实施的保障。职业院校要基于新版《目录》,做好相关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包括教学标准、课程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施规范、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要结合企业调研,依据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细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明确专业基础、核心、拓展课程及实践环节,融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要求,在与产业、技术发展的融合中推动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纵向贯通,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也要注意“中、高、本”衔接中的人才培养定位、职业能力需求等根本性问题。

  以往信息技术通常作为公共基础课,但是产业变革与数字化升级中,信息技术的通识教育已不能够满足产业升级改造的要求。应当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教学模块,作为专业基础课落实在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中。专业课程要坚持面向生产的全部过程,重点在于“互联网+”“智能+”的元素改造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提升学生数字化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课程对产业升级的适应性,课程教学体系也需要及时重构、调整,实行动态反馈机制。教师要定期走访、调研企业,及时了解行业与企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对劳动者的能力需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性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及时来更新课程内容,既注重专业教育,也要兼顾数字化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认识到数字化的经济时代下,装备制造业的边界正在延展,传统装备制造大类的毕业生不能够满足新岗位、新职业、新技术的工作要求,是不易被企业接受的。根据公司调研可知,制造类企业一方面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强烈,一方面对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综合素养要求慢慢的升高,当下传统装备制造类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并可能逐渐被替代。如果不及时升级改造,不跟上时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潮流,将在这场科技变革中出局。

  教师要先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变革,掌握装备制造领域的智能化、精准化、智慧化技术及应用,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是学生要建立的人生信条,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自身要内化的学习动力。

  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包含装备制造的专业相关知识,对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也是重要内容。教师要拓宽知识领域,掌握编程、建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装备制造领域,增强逻辑思维、精准化管理思维,能够重构课程内容,对接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数据化应用与数据化技能,实现跨界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格外的注意学习一线生产新技术、新手段。职业院校应制定教师实践培训机制,每年要保障一定时长的先进制造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既要了解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弥补自身知识结构在新技术应用上的不足,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储备;同时,也是了解现代制造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及数字化技能要求的好机会。

  职业院校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与考核,以此督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可通过教师团队内训、企业师资认证、集中培训等方法,提升团队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培植特色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职业能力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点带面,以先进典型促进教师群体的自我革新。

  师生都要不断突破旧模式束缚,克服新事物、新方法的思维转换较慢的困难,热情参加数字化的学习和培训,彻底完成数字化课堂改革。

  装备制造大类《目录》适应数字时代发展、服务制造强国、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对于职业院校提高人才教育培训适应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职业院校应当以《目录》修订为契机,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专业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完善教学标准体系;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接,升级改造课程内容。而《目录》的落地,执行的重点是专业教师。教师要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意识到这场变革对职业教育的意义,要有危机意识,要一直更新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结构,学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知识及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通过学习、培训加强数字化教学能力,完成课堂的数字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