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论文网上发 打造学术新生态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3-11-18 11:10:11

  “有效注册用户13.9万人,日均访问量8000人次,在线日,跟记者谈到这些数字,李志民很欣慰。

  作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他很高兴见证“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史。

  他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科研评价和导向的问题,形成了某些科研人员为达到一些硬性的考核指标,只追求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注重论文质量等风气,出现了抄袭、剽窃论文,伪造数据、成果造假等现象。

  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一种论文发表的新形式,可有很大成效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打破了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免去了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新观点和新成果能获得及时发表和推广,使科研创新思想能获得及时交流。由于采取先发表后评审的方式,与传统期刊相比,网上发表论文平均能提前近一年的时间。

  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论文先要经过形式审查,这种审查仅仅看看论文是否有科学价值、是不是满足规范等,很短时间就能完成。完成形式审查之后,论文就可以发表在网上了,之后再由专家细审。论文在接受专家细审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接受所有读者的审查。

  是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科技成果能够尽快发表出来,其意义难以估量。

  举例来说,比如,某位科研人员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投到了某学报,发表之前需要请同行先来进行评审,这时不端行为就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如果评审者和被评者的研究进展相当,评审人就可能会找出很多理由要求被评者拿回修改。而评审人则可能会将其科研成果抢先在另一期刊上发表,这样最先研究出成果的那个人只能干吃哑巴亏。这是传统论文发表过程中没法规避的问题。

  在开始做可行性研究的时候,有很多老师担心在网上发表电子版论文会加重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作弊者只需拖拖鼠标就可以变成另一篇论文。但经过实践后发现,随着访问量的逐渐增大,监督力度会随之加大,抄袭、剽窃现象很容易被发现,这反而有效地规避了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而原来的纸质版本,因为订阅量有限,看到的人很少,不端行为很难被发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声明不要论文的版权,著作权属作者本人所有,且鼓励论文作者同时向其他学术刊物投稿。

  是的。这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监督,注册用户可对在线发布的所有论文进行评论,与论文作者及其他用户进行学术交流。

  科学家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但用来交流的平台(如学报)却被出版商垄断。发表论文要交版面费,查找论文要订阅期刊,检索文章还要购买数据库。知识的贡献原本是科学家的,却让出版商垄断,并且还要三层收费,这显然不合理。因此,很多科学家提出要打破出版商的垄断,还学术的本来面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费由科技发展中心出。在网站上发布论文不收取费用,查阅、下载论文也不收取费用,这一举措将改变目前的学术出版系统和整个学术生态。

  我没有想到在SCI和E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会被中国科学家奉为如此的神圣。其实SCI和EI对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想想看,中国人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不是先在国内发表、在国内同行中交流讨论,而是先送到外国人那里去投稿、评价。等到一年以后,可以买到国外杂志的中国科学家才能看到。国家拿出钱来搞科研是为了什么?这种状况对我国的科研以及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也削弱了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我们该鼓励中国人研究出的科技成果能够尽快地先在国内交流。“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就为在短时间内快速交流新成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可、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从以前纸质的学报等载体发表论文转变到现在的电子载体是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的。不过,这个转变还是挺快的。目前,已经有二三十所高校正式发文将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布的论文认可为符合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定要求的论文等等。这比预期的进展还要快一些。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第二代的研发工作,提出多维论文的概念。人类表达思想会受到表达工具的影响,我们将利用新的工具表达科学家的思想。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为咱们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在网络上,我们的科学家在表述自己思想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要图、声、文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