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就业与升学并重 打破学历天花板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3-12-11 09:27:06

  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明确了中职教育定位的调整,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对于面临中考后“普职分流”的同学们而言,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也拥有追求高层次教育的条件与资源,升学渠道正在畅通,学历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类型选项,具有同等主体地位。”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马君最近发表的论文《“职业基础教育”定位下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一文中,他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力量,始终肩负着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能力培养的重任,同样承担着培养“整全人”的使命。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负责人,多年来,马君深耕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他表示:“职业教育并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而是与普通教育一样重要的类型教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它,增进民生福祉离不开它,个人发展更是离不开它。”

  “许多家长认为中职与普高代表了不同的教育层次,但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教育类型。”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强伟表示,除了文化基础知识以外,中等职业教育在培育学生时更注重培养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的能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越群表示,中职与普高在培育学生过程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高是按照基础教育的全面性培养,中职是特长性、应用性的培养。“普高教育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主导。职业高中则是以专业为核心,以教学生专门技能技术为主,师资也多数要求‘双师型’,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普高以培育学生学术与理论研究能力为主,职业高中因专业、方向不同,实施差异化办学,更强调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条件。”

  在王越群教授看来,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调整源于对以往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职学校教育、就业质量的反思。“从中职学校毕业不一定适合就业,部分学生就业层次低,后续发展受到制约。”同时,王越群教授指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发生改变,“这是全面教育结构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世界上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越高,这也是我国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规律做出的努力。”

  “可以说,发生这种转变既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迫切地需要的战略考量,也是对过去纯粹的就业导向教育定位带来的弊端的矫正。”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马君认为,这种转变是国家向社会公众释放出的一种积极信号,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从“就业导向教育”向“职业基础教育”转型。“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断头教育’‘终端教育’,而且中职学生比普通高中生具有更多选择余地,路子更宽,他们既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受限制地通过自身努力继续升学深造,也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就业。”

  教育专家、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校长刘鹏经常接受家长的咨询,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家长认为孩子初中毕业才十五、六岁,上职校等于剥夺了孩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害怕把孩子给荒废了。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实际上职业学校也有多种升学路径,只要想学,升学没有问题。”刘鹏表示,“就业与升学并重”就是“两条腿走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人尽其才。

  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把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选择推迟到完成普高教育以后。对此,教育部的回应是“坚持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中考后的“普职分流”使部分家长产生了很大的教育焦虑,马君认为这种焦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和办学质量的不信任。“部分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给别人家孩子的次等教育’片面认识上,当前职业教育的确存在着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直接降低了其吸引力和公众的好感度。”

  “推迟分流或许有利于暂时缓解教育焦虑,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焦虑。”马君认为,教育部的回答意味着这一政策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动摇的,“分流”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人必然要走进职业院校。“‘普职分流’政策不宜采取激进式改革,而是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真实的情况和教育总体发展规划进行渐进式调整,在适当的时候改进分流政策。”

  对于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王越群教授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这既不符合国家整体教育发展布局,也和世界先进地区教育发展规律相违背。“根据人的心智发展和成长规律,有的孩子天生就适合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等到高中毕业以后就把孩子这方面的潜能耽误了,好比剪断了‘翅膀’,削弱了职业能力。”王越群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国家层面各省市应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及时作出调整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地域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尽快使中职学校高考政策落地。

  刘鹏认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薪酬待遇得不到保障,劳动环境得不到改善。“这是社会问题,教育没办法解决社会问题。”他建议借鉴综合高中的做法,设置一年缓冲期,在第一学期学习普高课程。“有的孩子开窍晚,中考发挥失常,如果能适应普高文化课学习就进入升学班,今后走升学路线。实际上高中课程很难,有些孩子学习高中课程犹如‘听天书’,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寻找自我的兴趣特长,扬长避短,接受职业教育也是很好的选择。”刘鹏表示,这种自主的选择更容易被人接受。

  “目前,中职学生的升学路径是打通的。”马君表示,之前就一直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接受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规定,现在又多了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路径,而且教育部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这些学生在将来获得相应本科学历后同样具有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权利和资格。

  马君指出,升学的路径虽然是通畅的,但并不代表会降低学生学业标准要求。“对于将来选择继续升学的学生要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适当提高学业标准和要求,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术技能积累基础。”他建议应将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占比从目前的三分之一提升至二分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文化基础课是‘职业基础教育’定位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是提升中职生竞争力,使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保持大体相当水平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