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避开投稿的“雷“识破掠夺性期刊陷阱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3-17 07:57:06

  虽然有许多防诈骗宣传,但诈骗团伙的套路却一直在升级。近日人民网就有一则新闻报道368人因急切发表文章而受骗,其中受害人不乏著名医院的医生、护士。

  除了上述这类虚假期刊外,还有真实存在但臭名昭著的期刊,没有了解地清清楚楚之前不慎投稿至这列期刊,可能会影响后续文章的声誉、奖学金评审、职称晋升等。所以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篇2021年发表的文章,详细的介绍如何为文章维权,防止大家踩坑。

  许多青年研究人员都有着非常大的SCI论文发表压力,论文的质量、数量均要求颇多,也逐渐形成一种“publish-or-perish”的文化,即不发表就出局。这种情况下催生出一类期刊,称为“predatory journal掠夺性期刊”,这类期刊往往收取高额审稿费、版面费等,在学界声名狼藉,还有专门的黑名单期刊名录。但因为种种原因,总有无辜的学者不慎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这些期刊上。其实在投稿各个阶段均有挽救措施,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首先,提交稿件前需要仔细选择投稿期刊,推荐选刊神器网站,避开黑名单上的掠夺性期刊。

  但如果不慎投稿至这类掠夺性期刊,又无法撤回,还是有部分措施能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①提前注册(Pre-registration):在进行研究之前,将假设、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注册到第三方组织(例如OpenScienceFramework),可增加研究结果可信度。

  ②付费预审(Paid Pre-Submission Peer Review)部分付费商业同行评审机构与期刊脱钩,提供专业英文稿件编辑的商业公司,提供评审服务。这篇稿件已经过关键的收费预审,审稿日志链接()

  ①开放同行评审(OpenPeerReview):2019年对1500家期刊调查发现,有1%的期刊引入开放同行评审机制。请求公开同行评审内容,防止掠夺性期刊的故意掩盖。

  ②额外审稿人请求(AdditionalReviewerRequest):掠夺性期刊不反对同行评审,但害怕稿件被拒失去收入来源。此时在提交之前,如果同行审稿人少于一个,能请求增加同行审稿人。

  ①发表后同行评审(Post-PublicationPeerReview):文章发表后也可以寻求同行评论,例如部分PLoS期刊开始认可 bioRxiv (预印本网站)的公众评论。理论上,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质量也能够最终靠发表后邀请评论来保证。如果期刊没有评论部分,在具有评论功能的预印本服务器(例如bioRxiv)上发布已接受的手稿并邀请读者发表评论。发表后同行评审发现包括 STAP 细胞问题在内的各种欺诈行为,而 Elisabeth Bik以发现众多图像欺诈行为而闻名。

  ②公开推荐(OpenRecommendation):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研究,尽管帖子点赞数有几率存在偏差,但也能作为一项指标。例如Plaudit ( 学术服务,可以公开推荐并搜集反馈,ORCID 认证的研究人能通过该服务自由点赞论文。PsyArXiv (预印本服务器)也与该服务合作。

  ③其他解决方法(Non-ReviewedTreatment):如果论文发表前未经过同行评审,建议将其归入简历中的未审稿论文一栏,可增加研究人员的可信度。个人层面可增加文章中同行评审相关链接(如预印本网站),提高文章可信度。机构层面应该提高出版社素养,保障同行评审制度;增加学术团体评审组织;以及评价体系改革等。

  文章发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维权,投稿前擦亮眼睛选刊,投稿中注重同行评审,投稿后接受公开评估。为自己的文稿维权,核心就在“同行评审”,学界认可的文章质量,是文章声誉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