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职院党委书记方俊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表论文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3-12-14 04:26:39

  近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1期刊登嘉职院党委书记方俊良论文《引导职教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意义与路径——以传承革命精神为核心》。

  方俊良认为,传承革命精神与树立正确党史观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树立正确党史观是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前提,传承革命精神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职教师生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树立正确党史观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有助于职教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引导教师优化教育教育学生的方式,提升党史教育活动开展成效。在传承革命精神中促进学生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一同成长、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强化氛围营造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提升职教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引导职教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传承革命精神这一视角对引导职教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意义、现实状况及有效路径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精神赞歌。一百年来,中国人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是我们把握百年党史的红线。深刻把握传承革命精神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联系,是引导职教师生通过传承革命精神来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前提性问题。

  所谓党史观,就是人们对中国历史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评价。立场决定观点。站在不同的立场,必然有不一样的党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求我们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其中必然包括党的精神谱系。

  一般来说,党的历史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一是党的奋斗发展史。百年来,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中国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习用“四个伟大成就” “四个庄严宣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团结带领人民在四个历史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做出的历史贡献。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史。百年来,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三是党的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的历史,也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的历史。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和融合统一的关系。

  百年精神谱系的提出,为我们把握百年党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党的百年精神发展史就是融合在党的奋斗史、理论史、建设史之中,贯穿于中国百年发展全历程,是党领导推进社会革命与深化自我革命相互激荡的结果。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深刻把握百年革命精神谱系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正确党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获得关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规律,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只能从实际出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能否从始至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然的联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习指出: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就像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来把握党的历史一样,只有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才能把握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因此,正确党史观是正确把握革命精神的来源与生成、精髓与实质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明白准确地提出和阐述了新时代以来的一些精神,如伟大抗疫精神、丝路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 “三牛”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纪念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他提炼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表明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体现了正确党史观,表明了对党的创建史、发展史的深刻把握。正是在深化党的百年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认识的基础上,党进一步提出了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习深刻指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别忘记我们是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因此,革命精神谱系是正确党史观的一种表述形式,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精神书写。

  在百年来构筑的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有不一样的呈现样态和载体主体。有的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的精神成果,有的是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为载体的精神成果。要准确提炼概括这些革命精神,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的成功抑或失败,都不能只将其认为是历史人物个人所能左右的,而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来做具体的分析。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用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发展水平去衡量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是如此,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中去分析,要从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去把握。重大事件类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历史人物类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的概括都体现了正确的党史观。

  百年来, “从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精神支持、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精神支撑、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都展现了百年历程中革命精神的力量和引领。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围绕百年来党史的主题主线,才能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谱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斗争意志、价值立场。因此,传承革命精神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

  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求我们坚持大历史观,把百年党史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史中来把握。习多次强调从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维度看“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维度看“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从世界文明史维度看“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互联系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内在联系和规律可循。只有以长远历史眼光回顾过去、继承前人、以史为鉴,才能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习一再强调要重视并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拓前进,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要求我们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明确方向,以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坚定信仰,汇聚力量,努力以更高昂的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总之,革命精神和正确党史观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和内涵,但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传承革命精神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深入理解中国百年党史的丰富内涵,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刻感悟百年党史的思想伟力,才能把革命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党史观的重要意义革命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育人价值,有助于职教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创新力量。传承革命精神,锻造工匠精神,有助于职教师生承担时代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习指出: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树立正确党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完善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一环。在百年党史历程中,中国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应对了无数的风险与挑战,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形成了很多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是职教师生汲取力量坚定前行的动力源泉。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有助于引导职教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涵养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发展、服务于人民的使命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革命精神内涵很丰富,是党史教育的优秀教材, “既有忠于理想、勇于牺牲的理想信念,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服务意识,也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秀品质”。因此,用革命精神资源对职教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激发职教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完善自主学习意识。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 “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历史之所以具有为现实和未来服务的功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智慧、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正如习所强调: “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培养时代新人过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使命感和紧迫感促使教师要提高个人政治素养,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创新力量。教师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准确无误地向学生讲授党史知识和革命精神。另外,要针对职教学生的思想特点,善于进行教学改革,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尤其是要根据数字化改革新要求,推动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平台载体创新;要充分挖掘革命精神中的人物、故事,通过微视频、说唱、讲演等形式把革命故事讲清楚,勇于纠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偏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旗帜鲜明地与这些错误思想做斗争,教会学生时刻站稳政治立场。

  党历来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了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尽管其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不同于本科院校,但对革命精神及党史教育却担负着同样的职责。基于这一形势与特征,职业院校在继承革命精神与党史教育方面应具有新思路与新途径。由于当代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可塑性大、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教育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而革命精神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体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职业院校在进行党史教育活动时,要充分的发挥本地的红色资源,用身边的典型和朴实故事引导学生从浅层面的感性认知向深层次的理性认识递进,从而强化党史教育活动的落实成效。

  总之,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人才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学识和实际能力,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传承革命精神形成正确党史观,可以切实发挥党史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实效。

  目前,虽然职业院校在传承革命精神、树立正确党史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党史学习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的多样性互动性不强,学校的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成效性有待提升。

  习强调: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由于职业教育生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思想状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历史使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担当国家未来发展重担的精神与责任感。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党史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由于理论学习不到位,很难对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评判。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部分职教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积累的历史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党史缺乏基本了解。同时,职教学生普遍对思政课学习兴趣不浓,对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关注度不高,缺乏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因而不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传承革命精神中,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史教育活动中。

  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信息纷繁复杂,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多样性和反复性,学生的思想水平也日益呈现多样性,对党史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传承革命精神和党史观教育过程中“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动态性地考察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读懂学生的所思与所想、所求与所需、所疑与所惑”。随全国范围内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推进,教师在树立正确党史观教育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与手段上虽然有了新的变革,但仍存在比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教师仍然偏重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师生间双向交流较少,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共情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了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党史育人功能,教育学生的方式的互动性亟待提高。

  职业院校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阵地之一,践行“学史力行”既需要在重大实践活动中组织策划,也需要日常校园中扎实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应持之以恒地将党史教育实践视为必修课、常修课。目前,职业院校开展党史教育缺乏系统性。职业院校组织党史教育多采取纪念活动、学习重要讲话、召开重大会议等形式,普遍采取在校官网、公众号上发布推送信息的方式,学习环节和方式比较单一,且这种党史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很难做到系统性、常态性组织实施,成效很难持久彰显。只有把党史教育活动有效地贯彻到实处,其育人功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学生才会实际做到知行统一,从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另外,职业院校党史教育开展的成效性也要逐步提高。党史教育活动开展缺乏评价考核机制,未能彰显党史教育在培养传承革命精神方面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应建立起一套完善且高效的评价体系,对党史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及结果予以全面而有效的监控与评估。

  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认识党的历史,才能实际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职教师生在新时代不断开创新业绩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以革命精神传承为契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职教改革发展、建设的新思路。职教学生求学阶段正是处在良好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革命精神中蕴含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涵,为职教毕业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目标导向。因此,首先要提升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和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兴趣。学生作为革命精神及党史教育学习及接受者,其个体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渐趋成熟,因此,要激发他们成长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传承革命精神中逐步将理论知识钻研透彻,深刻领悟革命精神及正确党史观的深刻内涵及时代价值。其次,将革命精神、正确党史观融入职业道德、技能培训中。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使每一位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修养,养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尽责、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最后,借助职教特色,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受到革命精神的耳濡目染。对革命精神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应延伸到课外。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理想,鉴往知今,贯通中西,做到学史明理,增信于史。唯有对百年党史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才不会忘本而继往开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添力量。

  教师应当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立足百年党史,深入挖掘革命精神中所蕴含的党史情怀,提升正确党史观的教育成效。首先,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拓展党史视野,厚植党史情怀。党史教育是一项政治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时间节点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历史选择了中国的必然性并讲清其历史逻辑;将百年党史置于历史长河之中考察,用大历史观剖析其发展规律,厘清其主题与主线、主流与实质,在更深层面把握其历史地位;善于讲述其事迹并从其奋斗足迹与理想追求出发挖掘其奋斗历程;拉近当代大学生与党史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从中吸取个体成长动力。其次,积极关注并解决学生在党史教育中面临的困惑,发掘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素材,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主动参与传承革命精神的教育活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党史知识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发展中,将革命精神和党史教育渗透在各门课程中,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最后,逐步的提升和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成长。教师要做到对中国历史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答疑释惑,以自己的理论功底与言行规范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真理光芒和党史力量。

  只有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提升党史教育的长效性。党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首先,构建隐形“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党史观的熏陶。要发挥“移动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组织学生走进史馆阵地,学习了解中国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增进党史感染力。挖掘校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提高校史文化的“含金量”,在传承校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其次,积极营造氛围,充分的利用教师走廊、展览馆、校广播站,将革命精神牢牢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面向全校全覆盖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结合学校真实的情况和学生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党史教育,使革命精神在学子心中扎根并固化为信仰。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最后,创新体制机制,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革命精神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 构建革命精神融入党史教育实施机制,从设计选题到活动策划,从活动实施到成效评估都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此同时,继续完善革命精神纳入党史教育保障机制,做到组织上负责、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保障。充分的发挥高校党组织引领作用,强化党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推动传承革命精神的开展。